|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品牌推广怎么做?恐怕每个品牌总监都有一肚子的苦水。既然业务与金融挂钩,广告营销就不得不有所顾忌,比如广告用语,比如营销活动中的回报方式,比如投放渠道等,确实会比单纯的互联网公司有更多要求。
眼看着网贷行业的获客成本水涨船高,营销活动花费巨大,网贷平台的品牌营销逐渐开始尝试不同的思路。在众多的平台中,有一家公司以萌猫的可爱形象迅速崛起,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理财客户,它就是招财猫理财。
监管谨慎用户理性
品牌推广遇难题
在互联网行业,烧钱补贴、营销已然普遍。不管是打车软件、外卖软件,还是家政、美容等上门服务,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活跃的资本和可作为谈资的烧钱故事。
但互联网金融行业显然又与单纯的互联网公司有所区别。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这一观点很早就在行业里被广为接受。自然而然地,正规运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金融行业的严谨与刻板。
因为金融行业天然地厌恶风险,其对待广告营销自然更为严谨。而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为了避免误导金融消费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往往会对理财产品宣传加以限制或约束。这样的思路也已经延续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
特别是去年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将监管的细节更多放手给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各地陆续开展摸排、调研之后,个别部门开始给近来过于凶猛的广告加上了“紧箍咒”。虽然尚未确定类似的临时性措施是否会持续下去,又是否会蔓延,但可能肯定的是,类似互联网行业的完全地放开几乎不可能。
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公司由于大多是创业公司,烧钱营销也只限于部分拿到风投的平台。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除了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如高铁、地铁、楼宇、户外等线下广告渠道也变得受欢迎。网贷公司的大手笔广告比比皆是。
重金投放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吸引了不少新的用户,但随着以高额广告投放换取交易量迅速上升的某平台的倒下,类似的广告渠道一度受到影响。不少栽了跟头的用户意识到,高端渠道的广告投放并不等于为网贷理财产品本身背书。对待理财产品得多一份理性的眼光。
而即便这样,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烧钱大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原因在于前期的烧钱补贴已经大大抬高了行业的获客成本。网贷平台每获得一个真实投资用户所支付的成本已经是水涨船高,据称有些平台已逼近千元。
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一味扩大在品牌前端的支出,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具体而言,加息券和抽奖是平台中最为常见的营销手段。但如果没有形成品牌粘性,很容易出现客户薅完羊毛就走的窘况。
而之所以发放奖券,自然是希望进一步引导用户重复投资,与拿了奖品就走的用户相比,拿了奖券的用户,其投资的意愿更为高,更有望转化为真实投资客户。
但太多的实践都证明奖券对于用户的吸引有限。即便是微信这样的大平台,相关负责人也曾向外透露,去年微信平台发放的优惠券实际使用率非常低,可能有超过90%都废掉了。由此来看,网贷平台发放的奖券使用率有多高,也很值得画个问号。
由此来看,想要在清一色的“XX理财”,“XX宝”中脱颖而出,与投资用户建立起粘性联系,提升品牌认识,对于网贷平台是个不小的难题。
贴近用户
做一个有实力也有趣的平台
面对品牌推广的诸多障碍,互联网金融平台招财猫旗帜鲜明地将自身营销定位于“有趣”。
正如名称所显示,这家平台是以人见人爱的招财猫作为品牌卡通形象。喜欢萌猫的公司,活动自然充满趣味。
例如,虽然不少平台都有会员的积分制,招财猫理财是把面向用户推的积分称做“猫粮”,“猫粮”可以通过投资获得,也可以参与平台的游戏来获得。同时,平台上还有一个“猫粮商城”,投资用户可以用积攒的“猫粮”来换取各种各样实用有趣的惊喜礼品,还可以用来玩游戏。
这种以萌猫为品牌主打的做法实在讨巧。不仅与其他平台对比中有了鲜明的品牌形象区别,相关的广告推广也更有贴近性和亲切感,不至于让人排斥或反感。萌猫战术虽然看起来更偏向于年轻化,又几乎对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都“通吃”。
从刚刚过去的春节来看,招财猫的一系列的营销推广都颇有看点。
一方面,招财猫理财选择了高铁广告进行品牌形象露出,主角自然也是那只可爱的卡通萌猫。虽然同样是高铁广告,招财猫谨慎地选在了春运期间,效果也因而更为突出。原因很简单,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高铁在春运时的客流量比起平日出现“井喷”,广告的有效到达率比平日也出现大幅提高。选对时机,钱就要花在刀刃上。
为了更多地让利用户,招财猫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春运期间的平台抽奖活动中,对奖品的设置也有意将实物奖品的比例提高,多于自身的优惠券。这样做虽然相当于放弃了一部分的硬转化,但在招财猫的负责人看来,却是值得的。因为投资用户切实地得到了实惠,对于平台的品牌形象有肯定的意义。
另一方面,招财猫理财在春节期间还“招”来了很多明星。不仅有华语歌坛清纯女神金莎,还有当下热播《太子妃升职记》中的九王于朦胧,以及世界小姐何丽。这些明星不仅仅是来招财猫送祝福,还成为了招财猫的理财用户。
明星助阵,显然增强了平台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正在职场上升期的年轻一族拥有强大的投资理财的潜力。虽然目前从行业整体来看,年轻群体的平均投资额度普遍要低于中老年群体,但其对互联网产品接受程度更高,更为活跃,从而也能提升平台的人气与关注。
整体来看,招财猫线上线下活动都在试图以更为亲近人的卡通形象来贴近用户,在统一的品牌形象之下,无论什么活动都将其一以贯之,从细微处着手,逐步累积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这种打法如果与强势的广告推送相比,明显体现“四两拨千斤”的优势。
当竞争对手还在传统广告渠道中寻找突破时,招财猫已经悄悄地将品牌植入到用户身边。
这样一家选择走“可爱”、“有趣”路线的平台有着踏踏实实的业务背景。在“有趣”的外表下,业务内核仍然秉承了金融的专业性。
据了解,在2015年,招财猫理财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市级媒体之一:杭州文广集团“雏鹰助飞”计划的唯一互联网金融战略合作方,同时获得了浙江大学旗下风投公司浙大友创领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
在资产端坚持金融的严谨,在产品端实现互联网化的灵活。两者并行不悖。招财猫在日常营销中的点滴投入,正打造出一个完善而富有体系化的公司形象。相比于短暂出现,博人眼球的一时轰动,相信招财猫这样的平台才能笑到最后。
|
|